(通讯员 程威)
赵刘炎,男,1998年3月生,汉族,湖北松滋人,中共党员,雷竞技网站电工1611班学生,曾担任雷竞技网站学生党总支书记、雷竞技网站“周末义教”志愿服务队队长,曾获得学校2019年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、2018年枣阳市“希望家园”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、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“先进个人”称号等,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卧龙英才奖学金等,并积极参与申请团省委公益项目——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,组织申报、开展襄阳市妇联公益项目和“我梦见”——大学生助勤帮困基金项目等。
戒骄戒躁,全面提升综合素养
终身学习、学习终生,是赵刘炎的人生信条。
步入大学后,为避免自己虚度光阴,赵刘炎设立了不同阶段的目标,既要注重学业学习,又要注重综合能力提高。
从入学的第一堂课起,他就认真做笔记,课后认真复习知识难点,争取做到融会贯通,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学习任务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大学期间,他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二级,获得了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、“卧龙英才”奖学金、专业学习奖学金、单项奖学金等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!”赵刘炎深知,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,更应该坚持学习与实践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。
于是,从大一开始,他在紧抓专业学习之余,还积极参加学院的学生党总支部工作,在学生工作中践行理论研究方法,积极为广大同学服务,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,“学生工作经历是一笔财富,让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,从刚开始的慌乱无章到后来的从容不迫,我成长了很多。”
赵刘炎的认真付出,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,他也连续两年被评为“优秀学生干部”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。
积极奉献,青春与公益同行
“志愿服务”是赵刘炎大学生活的一抹亮色。
在校期间,他积极投身公益活动,大一就加入雷竞技网站“周末义教”志愿服务队,每周六前往枣阳市七方镇支教,围绕学业辅导、亲情陪伴、心理呵护和走访调研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。
八十多公里的路,转两趟车,来回近五六个小时,他没有丝毫怨言。
然而,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教后,面对艰苦的教学环境以及匮乏的后勤保障条件,他也曾陷入过深深的思考:面对学习、工作以及公益的压力,自己如何平衡这三者的关系?要不要放弃志愿服务?
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……”赵刘炎说,迷茫之际,孩子们背诵《诫子书》的清脆声音让他坚定了在公益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。
2018年6月,经过层层考核,他成为“周末义教”志愿服务队队长,暗下决心一定要甘于平凡、乐于奉献,带着这支队伍走得更远,不辱团队光荣传统。
当年暑假前夕,他带领团队奋战了几天几夜,为暑期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制定了一份完备的策划方案,确保了暑期系列活动如期举行。为便于更加深入了解当地孩子们的生活状况,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下乡走访活动。“路况很不好,搭乘的电三轮一路颠簸了很久才到达罗咀村,村子里大多是土房子,老人们围坐在一起,孩子们在旁玩耍,青壮年却很少见。”赵刘炎说,经过调查了解,他们才知道一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出门打工,只有年关才会回来,每当谈起父母,孩子们的眼中总会闪过一丝落寞。
“这次调研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,涉及到教育、心理、社会、法律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,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,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,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。”赵刘炎认为,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,更要立足现实,勇担社会责任,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此后,他积极依托“周末义教”志愿服务队平台,带领团队组织申报、开展襄阳市妇联公益项目——“情系留守,爱暖童心”公益活动和“我梦见”——大学生助勤帮困基金项目等,争取社会资源,更好地服务留守儿童。
学无止境,风雨考研路
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,没有等出来的辉煌。
经过大学三年的磨炼,赵刘炎深刻认识到要想更好地奉献,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,无论走到哪个阶段,读书学习的脚步都绝不能停歇,为此他毅然选择了研学之路。
他说,考研这条路走得艰辛,但是非常值得。考研初期,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到迷茫:考研报考有哪些内容?报考哪个学校?报考哪个专业?
破除迷茫,唯有脚踏实地。
这个过程中,他谨记自己的目标与初心,积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,虚心向学长学姐请教经验,制定时间规划,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。无数个黑夜与白天的交替,最终换来318分的笔试好成绩。
“只有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奋斗,才能有机会和他们站在一起看更高的风景,才能在更高的平台眺望未来。”对于接下来的复试,赵刘炎信心满满,他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。
(编者述评:在青春的“康庄大道”上,赵刘炎用四年的光景践行了他的青春誓言,坚定理想信念,脚踏实地,在奋斗和奉献中抒写壮丽的人生华章,用实际行动证明,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!)